刑事诉讼常见法律问题

发布日期:2017-12-07 12:15:29 文章来源:
刑事诉讼常见法律问题
一、犯罪嫌疑人什么时候可以聘请律师
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受委托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二、犯罪嫌疑人在押期间,其亲属有无对案情的知情权
亲属不能会见犯罪嫌疑人但可以聘请律师进行会见,这样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就可以知道案件的进展情况了.但是,如果案件属于涉及国家秘密或者是在侦查阶段需要保密的,家属没有知情权.
三、犯罪嫌疑人最长可被羁押多长时间
传唤、拘传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拘留最长37天;逮捕后的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相同,侦查阶段最长7个月,审查起诉阶段1个半月,一审两个半月,二审两个半月,退回补充侦查后,侦查机关应当在1个月内补充完毕,补充侦查以两次为限,改变管辖的案件重新计算办案羁押)期限,发现新漏)罪的案件办案羁押)期限重新计算.
四、犯罪嫌疑人如何通过律师办理候审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律师申请取保候审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有权决定的机关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后7日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并且提出了保证人或者能够交纳保证金的,公安、司法机关应当同意,并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对不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的,不同意取保候审.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五、影响量刑的情况有哪些
一)、法定量刑情节
1、应当免除处罚的情节: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
2、可以免除处罚的情节:
1)犯罪较轻且自首的;
2)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
3、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
1)防卫过当;
2)避险过当;
3)胁从犯;
4)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4、应当减轻处罚的情节:造成损害的中止犯.
5、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在国外犯罪,已在外国受过刑罚处罚的.
6、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
1)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2)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向公司、企业工作人员行贿行为的);
3)个人贪污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
4)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行为的;
5)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介绍贿赂行为的.
7、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从犯.
8、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
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2)预备犯、.
9、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犯罪.
10、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
1)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2)未遂犯;
3)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时的教唆犯;
4)自首的,中国刑事辩护网提供;
5)有立功表现的.
11、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
1)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2)累犯;
3)刑法分则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那件.
二)、酌定量刑情节
1、犯罪的手段.
2、犯罪的时空及环境条件.
3、犯罪的对象.
4、犯罪造成的危害结果.
5、犯罪的动机.
6、犯罪后的态度.
7、犯罪人的一贯表现.
8、前科.
六、刑事案件如何申诉
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七、服刑人员什么情况下可以减刑或假释
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